您的位置:主页 > 装备 > 跑步骑行 >

走进“共享单车小镇”:订单萎缩 电动车变主流

走进“共享单车小镇”:订单萎缩 电动车变主流

  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曾以生产共享单车闻名,如今镇上店面内已难觅共享单车的踪影。图为路边贴着共享单车标语的自行车店,店内空无一人,橱窗玻璃上贴着“厂房出租”的字样。

  本报记者 孔德晨摄

  共享单车不好找了、好不容易找到了还常常是坏的——最近,不少居民有这样的感受。在经历过一轮轮资本追捧后,共享单车进入“退潮”期。

  受影响的不止是居民,更延伸到上游生产环节。有“中国自行车第一镇”之称的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,也早早感受到了这一变化。近日,记者前往王庆坨镇实地探访。

  订单萎缩,单车制造生机不再

  走进王庆坨镇,只见“中国自行车生产基地”的巨大标语赫然在目。镇上最繁华的街道两侧,几乎都是各种各样自行车、电动车店。为了吸引客源,每家店门口都码放着整整齐齐的最新款式的车辆,供客人选购。如果不是亲眼目睹,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自行车的品种有那么多。

  自行车产业,是王庆坨镇的传统优势产业。当地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2016年,自行车产业占据王庆坨全镇GDP的75%,自行车、电动车年产量约1300万辆,占全国年产量的1/7。

  前两年,共享单车这一新模式的火爆,让当地本已有些不景气的自行车产业重新热了起来。“共享单车火的时候,工厂的单车订单像雪花一样。”镇上一家自行车厂老板王先生说。他介绍,当时镇上约有500家自行车商铺,每天都有数千辆共享单车运往全国各地。

  这种红火的情况从2017年底开始悄然改变。

  首要的原因是订单忽然少了。

  当地人介绍,一开始是看新闻说各地共享单车大量积压,就觉得形势不太好。然后,多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倒闭或者被收购,订单一下子萎缩了。

走进“共享单车小镇”:订单萎缩 电动车变主流

  各大城市共享单车投放过多影响了城市交通。图为杭州的一片空地上,由于长时间的存放,大批共享单车与垃圾堆放在一起,加大了处理这些单车的难度。

  龙 巍摄(人民视觉)

  “原来这一条街上就有百来家店,个个都在门口贴共享单车的标语,现在你去看看,哪儿还有了。”王先生说。

  记者走遍整条街,只看到一家店在门口贴了“共享单车”的字样,再走近仔细一看,发现店门的玻璃上贴着“厂房出租”的通知单,店内已空无一人。

  边上人介绍说,在王庆坨镇,许多工厂因为共享单车企业倒闭而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,特别是那些本身规模小、加工能力差的小厂,只好纷纷出租厂房店铺。

  另一个原因则是环保要求提高了。

  这条街上的上海凤凰自行车分店老板告诉记者:“现如今大家对共享单车的单子已经不予考虑了,但影响生产加工的不止共享单车模式,还有环保指标不过关。现在是有一点污染都不行,环保不过关的厂子已经被整改了。”

  据介绍,自行车制造环节的喷漆、烤漆过程中会释放漆雾和有机废气,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。同时,不达标的污水排放到农田里,也会使土壤固水能力变差,土地沙化严重。去年5月,当地包括富士达、爱玛等大型自行车生产工厂的部分车间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停止生产。当地政府对环保高度重视,镇政府责成各职能部门对“散乱污”企业巡查,目前一些因此停工的厂房正在整改中。

  据王庆坨镇自行车行业管理中心张桂生主任估计,今年因缺少订单或受环保督查整改暂时停工的至少有几十家。

  回收成产业,电动车山地车变主流

  共享单车生意不好做了,小镇的自行车产能往何处去?

  王庆坨镇大街旁的一辆卡车上,装满了废弃的自行车和电动车,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正整理着这些车辆。中年妇女介绍道,这些车都是从一些厂子里收来的卖不出去的,也有些是路边放了好久一看就没人要的废车,现在好多老板都低价回收这些,再转卖出去。“我是帮着送货的,具体中间差价多少我也不知道,大家挣一点饭钱罢了。”大妈略显窘迫地笑着,她说跟她这样出来帮着收车的工人还有很多。

  走进王庆坨镇的生产厂区,一家规模不小的厂房里只有零星几位工人在忙碌,其中一位正将卡车上的自行车放下,拆卸其整车的零件。工厂前办公室里的负责人张先生说,他就是专门做回收的生意的,很多共享单车都卖不出去,成本价至少在1000多元左右的车,他以200多元的价格作为二手车再卖出去,不带锁的就100多元。“共享单车的成本本身就比普通自行车高,一个锁就好几百,可现在企业逃单的多了去了,像我这样做回收二手自行车转卖的有很多。”张先生介绍。

来源:体育中国-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国人体质!
推荐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