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装备 > 野餐野营 >

扎根大山树为伴——祁连山保护区一线护林员二三事

【走进大美祁连山】

扎根大山树为伴

——祁连山保护区一线护林员二三事

  甘肃日报·每日甘肃网记者 文洁 齐兴福

  遥望巍巍祁连山,莽莽大森林郁郁葱葱,潺潺山溪水欢快流淌。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2个保护站,有这样一群身着迷彩服、疾步行进在山林里的人,他们起早贪黑,披星戴月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与大山相伴、听松涛歌唱,在寂寞的山坳里用心守护着祖国的绿色屏障。他们就是保护区管理局的一线护林员。

  厚厚的巡查日志

  隆畅河保护站白泉门资源管护站位于肃南县城进入祁连山的隘口,管护总面积有120多万亩。

  站长杨万斌面庞黝黑、不善言辞。可当我们翻开他的巡查日志时,才发现杨万斌把最想说的话都写在了日志里:

  “7月15日,星期天,从站里到长沟48林班1、4、5小班巡护,没有发现乱占林地及破坏现象,管护设施良好……向林区牧户李军成等人了解辖区内情况,发放宣传材料20多份,林内未发现闲杂人员、车辆入山等异常情况。发现野生动物岩羊30多只,没有发现乱捕盗猎现象。”

  “7月10日,星期二,从站里到汤坎沟54林班6、7、8、9小班巡护,林内灌木生长良好,发现野生动物岩羊20多只,蓝马鸡10多只。”

  ……

  每天巡山归来,杨万斌都要写巡查日志,日志上详细记录着巡护路线、病虫害情况、有无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、处理结果、有无火警火灾……有时候“偶遇”岩羊、蓝马鸡、马鹿等野生动物,杨万斌也会一一记录。49岁的杨万斌从事护林员工作已有26年。26年来,他先后在多个护林站工作过,可不管走到哪,护林日志都会带到哪。几十年如一日,杨万斌工作在山林深处,足迹踏遍了祁连山北麓的每一个角落,护林日志也记了厚厚的一沓。据保护区管理局工会主席陈玉平介绍,在保护区所辖的22个保护站,每个保护站的库房里都存放着一箱箱已经泛黄的护林日志,那一页页、一本本、一沓沓的护林日志不仅浸透着一代代护林员的劳动和汗水,也是他们默默坚守大山深处,护卫生态屏障、绿色长城的最好见证。

  子承父业“林二代”

  隆畅河林场皂矾沟管护站的护林员王加军是“林二代”。

  他的父亲曾是张掖森林总场职工。

  在王加军的印象中,父亲一年最多回来两趟,有时候大半年才回来一次,在家里待的时间最长也不过十几天,几年才能在家过个春节。1992年,王加军参加工作,成为一名护林员,一干就是26年。

  “小时候,我不能理解父亲,常常抱怨父亲回家太少。”如今,成为一名护林员后,这种抱怨换成自己的儿子:“爸爸在家陪我的时间太少,对我的关心不够……他跟叔叔回家的次数,掰着手指头都可以数过来,我都快分不清爸爸和叔叔了……”儿子的叔叔、王加军的孪生弟弟也是一名护林员,在青龙管护站工作,不仅如此,两人的哥哥在喇嘛坪生态管护站工作,兄弟三人都在山上忙碌着,能同时休息在家陪老人的机会少之又少。

  “干这个工作,注定照顾不上家。家人也已经习惯了,没指望我回去帮着干点啥……时至今日,我终于能理解当年辛苦奔波的父亲。”26年来,王加军对每一棵树,每一片山林都有着很深的感情,他说,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,被我呵护长大,舍不得离开。我会继续守护这片林区,让这片林区的树木越长越好。

  寺大隆保护站杨哥资源管护站站长王金生退伍后,回到了从小生活的祁连山脚下,接替退休的父亲成了一名护林员。

  “我从小在寺大隆林场长大,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。寺大隆是祁连山保护区的核心区,经过整治、修复和保护,现在林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,草多了,树高了,进山的牛羊少了。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,为了守住绿水青山,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王金生打趣道,“现在巡山,装备条件比起父辈们强多了!不仅有手电、铁锹、帐篷,还有摩托车、望远镜、防火应急包,局里还给我们配备了PDA巡护监管终端设备!”王金生说,林区有我们几代人的回忆和情感,既然做了护林员,就要把这份责任担当好。

  在祁连山下,还有许多像王加军、王金生一样“子承父业”的护林员,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守护林场的接力棒,一路前行,没有止步。

  用脚步丈量森林

来源:体育中国-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国人体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