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 > 其它 >

长江节奏,如何拨动这根弦?(现场评论·我在长江·大江奔流——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)

原标题:长江节奏,如何拨动这根弦?(现场评论·我在长江·大江奔流——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)

  高质量发展像弹琵琶,不论指法如何变化,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主基调、大节奏不能变

  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……”江西九江,站在浔阳江畔的琵琶亭前,想起了诗人白居易。

  文似看山不喜平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因音乐节奏而更加动人。“大弦嘈嘈如急雨”,极速弹拨、声音密集,如急雨轰响;“小弦切切如私语”,轻声弹奏、温声细语,如柔情沉吟。在白居易的笔下,琵琶女指尖弹拨大弦、小弦,一快一慢、一急一缓、一密一疏,节奏的跌宕起伏也让听故事的人沉浸其中。

  穿亭望去,长江也在讲述节奏的故事。随着风吹桨动,宽阔的江面荡起层层波浪,时快时慢、时大时小,在交替中发出自己的声响。对江水而言,平日里缓缓流淌,承载着一艘艘轮船奔向目的地;汛期时大声嘶吼,数千万立方米的洪水夹杂着泥沙一泻而下,势不可挡、毫不留情。这多半是自然界生发出的长江节奏,有宝贵的恩赐、养育一方儿女,也有无情的袭扰、让家园顷刻遭难。

  人们意识到,长江节奏需要调节。就像用技术手段来调节水量一样,蓄水与泄洪、防汛与抗旱、通航与驻泊,把握好节奏的主动权,才能让江水奏鸣声声悦耳。

  长江节奏,有江面上的,更有江岸上的。在贵州遵义的赤水河谷,有三条色彩分明的交通线格外显眼:最上层是黑色沥青铺成的公路,汽车行驶,风驰电掣;中间层是红色沥青铺成的自行车道,骑车、徒步均可;最下面是红色的赤水河和绿色的长江岸,放眼望去是江水潺潺,景色秀丽。在一段160公里左右的路程,三条路、三种节奏、三种感受,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三种态度:赤水河中有诗意,自行车道有情意,公路之上有效率。各有各的节奏,各有各的速度,也各有各的体验。这何尝不是人们期待的长江节奏?

  长江节奏,在发展上,更在保护上。一江两岸的人民,依江而兴的城市,吃长江水、走长江路,发展与保护总是相互交织,哪个多一些、哪个少一些,哪个快一些、哪个慢一些,回答好这些问题实属不易。就说长江沿岸的工厂布局,一些研发材料的工厂达标排放是否就不必拆除了?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是否还要存在呢?如果不以长远眼光来谋篇布局,恐怕很难做出正确选择。长江经济带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就要有“快思维”,统一市场、协同合作、加快转型,也要有“慢思维”,科学用水、优化布局、统筹资源。其实,快与慢的思维犹如做加减法,背后是长江节奏之变,也是发展理念之变。

  长江节奏,在这一代,更在下一代。在湖北宜昌,看到一个环保作品展,作者都是小学生。当地通过对小学生开设环保教育,力图从理论到实践补齐生态这一课。问一个三岁小朋友,“环保知识要注意哪些方面?”“电池不能乱丢。”“为什么不能乱丢?”“电池里面有毒。”点点滴滴、尺寸之功,体现在小朋友的观念培养与一言一行中。他们的成长,也将带动家庭乃至社会环保意识的生长。如果说生态教育是“大手拉小手”,那么以下一代成长为纽带的环保意识生长就是“小手拉大手”,代代相承、互相带动的节奏,让长江“大保护”行稳致远。

  “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”高质量发展像弹琵琶,不论指法如何变化,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主基调、大节奏不能变,只要认准了,又何须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呢?


(责编:王博、邓楠)

来源:体育中国-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国人体质!